80后爬树摸鱼,00后三点一线:当代家长要学会的「反脆弱养育方式」_孩子_小鱼_大人
现在的孩子,为什么都这么脆弱?为什么不像咱们小时候那么皮实?对比看看双方的成长环境就知道了。
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:
01 四位老人一个娃,如果三代同堂呢?大人更多了,孩子就一个。小孩子成了老人的开心果,打不得骂不得。你敢打一个试试?老妈先来打你!
02 夫妻双方都上班。孩子几个月大就是姥姥奶奶带着。生病了,老人不敢合眼;磕碰了,老人心疼得心里直颤。把孩子当眼珠子护着。
03 物质条件好了,吃喝衣食都不愁;赚的多了,东西丰富了。大人手头不紧,孩子要啥给啥。主要是家长也没玩过啊!
04 “我家孩子钢琴十级”、“我家孩子国画刚拿奖”、“我家孩子参加演出挣钱了呢”……优秀的孩子这么多,我也有一颗望子成龙的梦,趁孩子小好好培养!
展开剩余81%再看看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:
01几个月大就进集体托儿所。老师忙得团团转。不听话的孩子就进“单间”。保障孩子安全就好,心理问题全凭自己调节。
02 爹妈忙着7×8(每周工作七天,每天工作八小时)祖辈那里还有未成年的姨舅姑叔,哪里有精力管咱们呀!放学几个小孩蹲家门口玩泥巴,邻家老奶奶搭一眼孩子没丢就行。
03 终于进了小市场,看啥都新鲜。“这个太贵了”、“那个也不能买”,全家去市里、省里一趟就是旅游了,美得大鼻涕冒泡。
04 上学后,学校成了孩子的看管处。学好了更好,学不好就挨打。多打几次,爹妈觉得孩子成不了才后开始躺平。拿到毕业证后,只要不做犯法的事随便你折腾。
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?
对比完你发现了吗?成长经历肯定有差别,但是下面几点非常相似:
成长环境太不一样了!现在的孩子被当成宝,以前的孩子更像没人管的野草。 大人对孩子的关注也不同。现在的孩子承担家长太多的期待,以前的孩子吃饱穿暖、不给家长惹事就行。 大人对孩子的期待是一样的,但能提供的资源大大不同。现在的孩子各种兴趣班挑花眼、想要什么家长基本能满足。以前的孩子,父母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,给孩子报个画画班都是了不得的事情。 现在的家长懂得规划,合理利用孩子兴趣优势,为孩子的未来铺路。以前的家长不了解那么多的升学途径,只把兴趣当爱好。所以,以前的孩子长大晋级为父母后,没有家长学堂、没有从小到大的个人经历作为参考,养育孩子就像摸石头过河,有点见招拆招的意味。
这个过程中,难免会因为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。
这个过程中,难免会因为自己经验的欠缺,使用不恰当的育儿方式。
这个过程中,难免会因为太关注孩子,对孩子要求太高,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和认知。
这个过程中,难免家长会包办,只以为让孩子专心学习就是为他好。
自以为的“好成绩=好人生”,在新闻媒体各种报道孩子抑郁等新闻后,叫醒了这种“畸形”的教养方式。
这种社会现象,让很多家长对孩子“不敢打、不打骂”,生怕言语重了就逼出了精神抑郁的孩子。
孩子为啥如此脆弱?
用不同方式养小鱼的经历,给了我启迪,看到后面,这个道理很多家长都懂。
方式一,我们养的孔雀鱼,因为大鱼吃小鱼,我们看得很仔细。生完小鱼,赶紧把大鱼捞出来,亲鱼和小鱼仔分离饲养。小鱼能平安地长大。
方式二,我们养的小红鱼(红箭和珍珠杂交的,也不知道叫什么)当时做的生态缸,一年都不换水、不用打氧的那种。想起来看看,想不起来小鱼就吃缸壁上的水藻。有一天发现下了小鱼,后来又下了2窝。
这两种鱼看似没啥。但是挪缸的时候,孔雀鱼不知道反抗,任凭我捞鱼。而小红鱼就不,有危险赶紧游走。
养孩子和养小鱼多像啊!
我们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,却把孩子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。来点小风小浪就可能让孩子一蹶不振,走不出低落的情绪旋涡。
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,孩子该怎么样?
因此,除了要学习好,还要让孩子有抗挫能力。比如和孩子玩游戏,不再总是让着孩子,让他感受失败。家长也逐渐放手,让孩子从小事开始锻炼,不再事事包办。
除了要学习好,还要让孩子有生活能力。家长也开始培养孩子整理、打扫,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
除了要学习好,也开始带着孩子出门运动,为拥有好身体做保障。
除了要学习好,还要让孩子懂得人情世故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、懂得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热爱。
说到底“脆弱的孩子”是时代变革后,对家长的考验。我们不能再用自己“工业时代”的长大经验,去教现在“信息时代”的孩子。大环境变了,我们也得跟着改变,才能不掉队太远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没有了